招聘类型
统招博士后:科研博士后、临床博士后。
a. 科研博士后指博士后在合作导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b. 临床博士后指博士后在合作导师指导下,进行为期3年的临床、教学、科研的全面训练。临床博士后的申请者主要是获得口腔医学博士学位的口腔八年制毕业生,以及获得口腔医学博士学位且已取得口腔执业医师证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
招聘条件
a. 博士后的申请者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b. 申请者近三年内学术成绩应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1)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著。
(2)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3)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5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
c. 卓越师资博士后仅选拔培养本校拔尖创新人才,申请者须符合《超碰人人揉人人模人人模卓越师资博士后培育计划实施办法》(南医大校〔2019〕174 号)的相应条件。
d. 超碰人人揉人人模人人模博士毕业申请者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在SCI 收录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著,经考核合格,可申请其博士毕业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具体参考《超碰人人揉人人模人人模博士后招聘公告》https://yjsy.njmu.edu.cn/2020/0920/c10809a190019/pagem.htm
在站期限
博士后在站时间一般为2年,根据研究项目需要并结合博士后在站期间工作表现及业绩可在2-4年内灵活确定在站时间,最长不超过6年。
招聘方向
合作导师 |
招收专业 |
研究方向 |
刘来奎 |
口腔基础医学 |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孙雯 |
口腔基础医学 |
口腔颌面部骨代谢与骨免疫研究 |
徐艳 |
口腔临床医学 |
炎性疾病与颌骨代谢 |
于金华 |
口腔临床医学 |
牙齿的发育和再生与牙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范媛 |
口腔临床医学 |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
孙颖 |
口腔临床医学 |
牙周免疫与微生物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魏昕 |
口腔临床医学 |
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
江宏兵 |
口腔临床医学 |
干细胞与颌骨增龄性变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
章非敏 |
口腔临床医学 |
骨组织工程,生物纳米材料 |
汤春波 |
口腔临床医学 |
生物材料表面/界面及表面改性,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王林 |
口腔临床医学 |
颅颌面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
严斌 |
口腔临床医学 |
牙颌畸形矫治的力学生物学研究 |
马俊青 |
口腔临床医学 |
颅颌面发育与口腔正畸 |
潘永初 |
口腔临床医学 |
口腔遗传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薪酬待遇
a. 统招博士后在站期间总收入约为40万元/年(税前),含工资、奖励性绩效津贴、生活津贴、租房补贴及相关福利等。
b. 统招博士后在站2年内,给予15万/年的专项科研经费用于支持博士后开展科研工作。
c. 博士后科研项目、论文等成果奖励同本院在岗职工。
职业规划
a. 学校对在站期间工作优秀的博士后优先留校任教;对符合学校高层次引进人才条件的优秀博士后,可按人才引进政策直接予以引进。
b. 学校对在站期间工作优秀的统招博士后开辟绿色通道“博士后——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即统招博士后在站期间可按照超碰人人揉人人模人人模相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凡达到副教授或副研究员任职基本条件,且符合博士后在站期间职称评审条件,即予以聘任,不差额评审。同时,对于符合超碰人人揉人人模人人模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例的博士后,即直接选拔为研究生导师,并给予招生指标的倾斜。
c.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在本院进行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应聘程序
a. 全年接受入站申请。
b. 申请人可提前与合作导师联系,并将个人简历及证明材料发送至skqyy_kyb@163.com。
具体参考《超碰人人揉人人模人人模博士后招聘公告》https://yjsy.njmu.edu.cn/2020/0920/c10809a190019/pagem.htm
出站要求
完成《工作协议书》所规定的研究任务,完成《博士后研究报告》及出站考核。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丁老师
联系电话:025-69593177、69593160
电子邮箱:skqyy_kyb@163.com
通讯地址:南京市鼓楼区上海路1号,97人人模人人喊久久97超碰科研办
学院简介
超碰人人揉人人模人人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医学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超碰人人揉人人模人人模口腔医学院暨97人人模人人喊久久97超碰,溯源于1974年创立的江苏新医学院医学系口腔专业,1979年独立设置口腔系,1993年升格为口腔医学院,是国内成立较早的口腔医学院之一。学院设有口腔基础学系、口腔内科学系、口腔颌面外科学系、口腔修复学系、口腔正畸学系5个学系。在第四轮全国口腔医学类学科评估中获评B+等级(前10-20%),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最佳口腔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分列全国口腔医学学科第6位、第8位,江苏省口腔医学学科第1位。
本学科是江苏省唯一的口腔医学类优势学科,拥有省内唯一的口腔医学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及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覆盖了口腔临床医学的所有主干专业)。位列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口腔专业排名第5位,2021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口腔医学专业排行榜第6位。学院现拥有一支团结协作、科研思维活跃、竞争力强的师资团队,主要学术骨干均具博士学位及留学背景。现有专任教师200余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者140人,硕博士生导师67人;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1人,省口腔医学会会长1人,副会长1人。省杰青2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3人,省“六大人才高峰”8人,省青蓝工程16人,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3人等。
学院扎实推进“江苏科技改革30条”,完善科技评价,激发科技创新源动力。近5年来,学院科研成果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3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课题48项;发表SCI论文44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7项,部分专利成功转化。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香港大学牙医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丹麦奥胡斯大学、奥尔堡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英国邓迪大学、美国马凯特大学联合开设口腔医学类国际课程。通过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培养具有良好国际视野的卓越口腔医学人才。恪守“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院训,我院正持续创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口腔医学院和口腔专科医院。